什麼是解離?
解離是指感覺與自己的思想、情緒、記憶或周圍環境脫離,像是大腦在面對壓力、恐懼或過度負荷時,自我「關閉」來保護自己。一般人會感覺麻木、恍神或仿佛「靈魂離開了肉身在觀察自己」。
日常生活中,我們都會經歷輕微的解離。像在工作時發呆,沒聽見別人剛說了什麼,或是開車時對某段路程毫無記憶。這都是正常的現象,通常不會造成困擾。
但對有的人來說,解離狀態出現比較頻繁,而且感覺也更強烈。解離有可能是創傷後的反應,如虐待、事故或痛苦的事件。當經歷太痛苦、難以承受的事件時,大腦會透過與現實斷離的方式來幫助我們應對困境。這情況在患有創傷後壓力症(PTSD)、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(CPTSD)的人身上較常見。
解離分成不同種類:如感覺周圍的事物不真實(失現實感)或覺得自己不真實(失自我感),也有人會無法回憶起重要的事情,或感覺自己分裂出不同的內在部分。在少數情況下,可能會發展成「解離性身分疾患」(DID),也就是一個人擁有多個不同身分或「部分」。
解離會帶來困惑、恐懼。但透過支持幫助、治療(如 EMDR 或 IFS)以及學習應對技巧,一般人能學會調整、掌控解離症狀,讓自己更能活在當下。